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讯 >> 供求信息 >>详细内容

2016年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8%

来源:  法制日报      时间:  2017-04-26 16:14
         受国务院委托,工信部部长苗圩24日在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七次会议上作国务院关于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制造业转型升级工作情况的报告。报告显示,2016年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8%,为全国GDP实现6.7%的增速奠定了坚实基础。
        “十二五”期间,我国制造业实现了年均9%的增速,成为抵御全球金融危机、保持宏观经济平稳发展的重要支柱。但是,我国制造业大而不强的总体特征仍然存在,规模扩张为主的发展模式仍未根本扭转。为此,必须把推进制造业从数量扩张向质量提高的战略性转变作为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攻方向。
  苗圩介绍,自2015年“中国制造2025”实施以来,各项工作取得了积极成效。发布实施《中国制造2025》11个专项规划指南,推动出台一批配套政策措施,各省(区、市)制定了贯彻实施方案或行动纲要,横向联动、纵向贯通、各方协同的政策体系基本形成。
创新方式分类处理“僵尸企业”
  报告指出,制造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新突破,是我国制造业发展取得的最显著成绩之一。尤其是在积极稳妥化解过剩产能、促进工业企业降本增效、补齐实物产品质量短板等方面的突破,值得关注。
  积极稳妥化解过剩产能。
  成立化解钢铁煤炭过剩产能和脱困发展工作部际联席会议机制,细化落实行动方案,开展专项督查,2016年度化解粗钢产能6500万吨以上和煤炭产能2.9亿吨以上,超额保质完成年度目标,职工安置总体平稳有序,奖补资金拨付基本到位。
  创新行业管理方式,分类处置“僵尸企业”。大力推动行业兼并重组,行业集中度和企业竞争力有效提升,市场供求关系逐步改善,在增效益促转型、建立公平竞争市场秩序、改善预期和稳定信心、防范经济社会风险、探索长期发展路径等方面的成效逐步显现。
  促进工业企业降本增效。
  全面推开营改增试点,落实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推进收费清理改革,取消、减免涉企行政收费;加强银企信息共享,引导金融业加大对制造业的支持力度;稳妥推进投贷联动业务试点,完善产业链金融,降低融资成本。同时,深化“放管服”改革,破除“玻璃门”“天花板”等各种隐性壁垒。着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支持大型制造企业、大型互联网企业、基础电信企业建立双创平台。在6省(市)建立担保代偿补偿机制,发展政府支持的担保机构,促进中小企业发展。
  补齐实物产品质量短板。
  组织开展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的“三品”专项行动,改善行业生态,提振消费信心。
  核定23家工业产品质量控制和技术评价实验室,发布55项消费品国家标准和208项行业标准。推动婴幼儿配方乳粉行业兼并重组和质量追溯。
  积极引导社会投资工业领域
  值得注意的是,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取得新成效被报告重点提及。
  完善技巧升级政策措施。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充分发挥我国人才资源优势。印发《关于实施制造业升级改造重大工程包的通知》,发布《工业企业技术改造升级投资指南》,引导企业利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推动产业技术水平和先进产能比重不断提高。“十二五”期间,工业全员劳动生产率年均增长12%,锂离子电池材料、纳米材料、高性能合金与复合材料等新材料实现产业化,石化重大装备、高速动车组、数控机床、智能仪表、海洋工程等高端装备制造能力大幅提升。
  积极引导社会投资工业领域。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民间投资有关工作的通知》,把促进民间投资健康发展作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专项督查整改,指导地方改进工作。从2010年至今,我国工业投资规模从13万亿元增长到22.8万亿元,制造业投资占工业投资比重由79.5%增长到82.5%。
  不断优化工业空间布局。深入实施三大区域战略,统筹推进四大板块协调发展。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两方面积极性,开展“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群)创建,力求形成一批可复制推广的经验。按年度制修订“中国制造2025”分省市指南。深入推进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建设,推动形成因地制宜、区域联动的制造业发展新格局。
  打造制造业“走出去”新局面。利用双边、多边合作机制,加强与德、美、俄等的战略对接与产业合作。依托“一带一路”建设与20多个国家签署了产能合作协议,以终端产品产能合作、重大工程总集成总承包等为牵引,带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先进技术标准、配套服务等体系化、集群化“走出去”。妥善应对钢铁等产业贸易摩擦,维护我国制造业企业权益。
  规模扩张为主模式仍未扭转
  报告指出,尽管我国制造业具备了建设制造强国的基础和条件,但与先进国家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总体特征是大而不强,规模扩张为主的发展模式仍未根本扭转。
  报告指出,这些难点具体表现为:创新能力整体偏弱,制造业创新体系不完善;产品质量和技术标准整体水平不高,品牌价值没有得到充分体现;资源能源利用效率低,环境污染问题较为突出;产业结构调整还有待深化;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广度、深度不够。
  此外,受国内外多重因素影响,当前制造业下行压力持续加大,成本上升构成了制造业发展的现实挑战。资源环境、劳动力、土地等传统要素价格不断上涨,降低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任重道远。
  与此同时,我国在世界制造业格局中面临高端回流和低端转移的“双向挤压”。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发达国家纷纷实施“再工业化”战略,力图重振制造业,抢占发展先机。与此同时,不少新兴国家也把发展制造业上升为国家战略。
  从数量扩张向质量提高转变
  报告认为,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必须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坚持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把推进制造业从数量扩张向质量提高的战略性转变作为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攻方向。
  为此,报告列出了下一步的重点工作,包括优化制造业发展环境,增强制造业发展后劲;加快结构调整优化,提升供给质量和水平;补齐科技成果转化短板,提升核心竞争力。
  其中,报告在提到“加快结构调整优化,提升供给质量和水平”时指出,要从多个方面着重发力:
  深入推进去产能。
  坚持市场经济原则,提高政策的精准度,综合运用市场、经济、法治办法和必要的行政手段促进市场出清。政府工作报告指出,2017年去产能目标为钢铁5000万吨左右,煤炭1.5亿吨以上。将处置“僵尸企业”作为化解过剩产能的牛鼻子,实施好钢铁、煤炭行业“僵尸企业”重组处置工作方案。鼓励优势企业加大兼并重组力度,提升行业整体素质和核心竞争力。
  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
  实施高端装备创新发展工程,落实重大技术装备国产化依托工程,实现一批重大装备的工程化、产业化应用。发挥产业政策促进竞争功能,支持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汽车、生物技术、新材料、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等发展壮大。加快新技术商业化应用推广,积极培育新兴市场,推广新型制造模式,推动生产方式向柔性、智能、精细化转变。全面推行绿色制造,构建高效、清洁、低碳、循环的绿色制造体系。
  全面提高消费品质量。
  开展消费品工业“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专项行动,不断提升企业品牌价值和中国制造整体形象,打造“百年老店”。提高质量标准,加快建设质量品牌专业服务和信息共享平台。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和管理,研究完善招投标制度,遏制以降低质量为代价的恶性竞争。
  优化生产力合理布局。
  实施“中国制造2025”分省市指南,深化“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和产业示范区建设,引导地方发展优势产业。优化企业兼并重组政策环境,打造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制造企业集团。支持中小微企业“专精特新”发展。

模具行业“十四五”发展纲要   100元/本     联系电话:010-88356463 更多
首页 | 协会概况 | 协会工作 | 联系我们
中国模具工业协会主办唯一官方网站
中国北京海淀区首体南路20号国兴家园四号楼505,506室  邮编: 100044
电话:010-88356463  传真:0086-10-88356461
电子邮件:cdmia@cdmia.com.cn
网站:http://www.cdmia.com.cn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40758号   京ICP备17039305号-1
版权所有中国模具工业协会,未经同意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