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作为世界观察中国政治的一个重要窗口,自从召开以来就一直处于中国人民乃至世界人民的聚光灯下,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例年的“两会”传达出无数的涉及中国经济民生的利好消息。今年的“两会”召开已逾一周,又有哪些利好消息传出?对于我们工程机械行业来说,“两会”代表又说出了哪些新声,献出了什么好的计策呢?
中联重科詹纯新:中企更缺“工匠精神” 应努力成为专业精神代表
全国人大代表、中联重科董事长詹纯新结合企业发展实践指出,中国装备制造业要实现“由大到强”的转变,就必须发扬“工匠精神”。
话题。詹纯新认为,与全球领先的装备制造企业相比,中国企业不缺技术,而是缺少一种“工匠精神”,如果不唤起“工匠精神”,中国就谈不上成为世界制造强国。
数据显示,中国装备制造业的产值已经超过美国,成为全球第一。但不容否认的是,中国制造行业的整体素质和科技竞争实力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大而不强”的现状更是被业界所诟病。
而从细节上看,中国高精尖制造能力缺失明显,许多产品体系只是解决了有无生产能力的问题,产品功能、质量、可靠性、工艺水平等与发达国家差距明显。一个事实是,攻克制造业质量难题,日本用了十年时间,韩国用了二十年时间,而中国近三十年时间,质量仍是制造业的“痛”。
詹纯新表示,“工匠精神”的缺失是中国制造业“大而不强”的重要原因。何谓工匠精神?在詹纯新看来,良好的工匠是对每件产品都精雕细琢、精益求精,追求完美和极致。视技术为艺术,既尊重客观规律又敢于创新,拥抱变革,在擅长的领域成为专业精神的代表。
在中国制造业,企业和工人对工匠精神认识有缺失,急功近利,缺乏对细节的追求和把控,相对追求数量、速度和效率,产品不够扎实,不够耐用。
詹纯新介绍,目前,由德国等老牌工业强国发起的“工业4.0革命”席卷全球。如果中国制造业在这场革命中不能守住现有优势,做出创新成果,就很可能失去市场地位和技术优势,对中国现代化进程造成严重影响。
国外的成功经验也表明,工匠精神是一个企业、一个产业和一个国家强盛的重要力量。丰田佐吉是丰田创始人,他本人就是一个工匠、一个研究狂人。他研究发明的织布机对现在的纺织行业影响犹在。丰田佐吉的儿子丰田喜一郎是一个“发动机迷”。丰田佐吉的孙子丰田英二是个工作方式的研究狂,他研究如何才能降低库存、降低成本。三代研究狂造就了丰田帝国。
詹纯新认为,唤起工匠精神,需要加强培训、管理、激励及岗位流动机制。要促进工匠精神的传播与交流。进一步提高对职业、技能教育的重视,让制造行业甚至全社会意识到工匠精神的可贵。
王金富:新常态下推动我国农机化新发展
在我国经济步入发展新常态的当下,王金富代表与记者探讨了目前中国机械装备制造业、农业及农机行业的新常态并阐述了他的应对主张。
王金富代表认为,近两年,中国经济从高速增长转为适度平稳增长,要求经济结构优化升级,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对中国装备制造业来讲,同样面临着新常态下的转型升级。受国内外经济环境复杂多变的影响,我国装备制造业增速虽然有所下滑,但整体趋势向好,有望呈现整体平稳、略有上升的趋势,新一轮技术革命正在进行,高端装备优势突显,市场容量可观。这种形势下,中联重科作为中国工程机械龙头企业,主动调整发展战略,将公司发展重点由单一的工程机械板块转型为工程机械、农业机械、环境产业、重型卡车和金融服务五大战略板块齐头并进。总体来说,中联重科布局农业装备是为了更好地适应内外部环境的变化,同时无疑是看好农机行业的巨大发展潜力。
赵剡水代表:完善政策促进农机行业健康发展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中国一拖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赵剡水再次就促进农机工业健康发展提出建议。他认为,我国应加快农机工业自主创新能力提升、进一步调整和完善农机购置补贴政策以及进一步支持我国农机企业“走出去”。
赵剡水认为,当前我国正处在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关键时期,农机工业已进入加快发展、结构改善、质量提升、领域拓宽的重要阶段。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农机工业总体发展水平仍然相对落后,在研发能力、制造水平、产品质量、生产效率等方面尚有较大差距,尤其是大功率、复合型、精细化的高端农机产品。
党的十八大指出,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促进“四化”同步发展。其中,农业现代化的实质就是农业规模化、集约化、精准化,而农业机械化是上述“三化”重要的物质基础和技术保障。
同时,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中明确指出,要加强对企业开展农业科技研发的引导扶持,使企业成为技术创新和应用的主体。加快农业科技创新,在生物育种、智能农业、农机装备、生态环保等领域取得重大突破。党中央为农机工业提出了明确要求,农机工业肩负着在新时期下为保障现代农业发展的历史重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