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技术、信息化 >>详细内容

我国产能过剩的原因及化解对策

来源:  经济预测部     时间:  2016-09-28 11:16
近期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15年10月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PPI)同比下降5.1%,这也是自2012年4月以来连续43个月出现下滑,其中采掘业同比下降19.7%,原材料同比下降9.4%,加工业同比下降4.1%。规模以上主要产品产量依然处于疲软状态,其中水泥产量同比下降4.6%,平板玻璃同比下降8.3%,生铁同比下降3.3%。价格下跌与需求不振也导致工业企业利润出现下滑,1-9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43032.4亿元,同比下降1.7%,其中煤炭开采和洗选业、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黑色金属矿采选业以及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的利润跌幅更是高达40%以上。工业数据持续表现不佳说明我国工业领域中的部分行业依然存在产能过剩问题。
现阶段产能过剩行业往往具有更大的价格下降幅度,产能过剩行业价格的下降会对PPI造成较大的下降压力,而PPI对CPI具有一定的领先作用,因此产能过剩会加大社会整体的通缩风险。同时,受全球经济复苏缓慢导致我国对外出口下降,房地产行业正处于下行阶段,地方债务危机限制了政府对经济干预的效果等因素的影响,我国内外需求相对不足,这就导致产能过剩行业的利润面临较大的下行压力,利润的减少将导致投资回报的减少并进一步减少国内投资需求,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经济的增长。而且随着利润的减少,产能过剩行业的资产负债表会出现恶化,杠杆率也会随之攀升,从而导致相关企业的债务风险加大。当产能持续过剩时,企业的债务风险会向银行系统传导,表现在银行的不良贷款余额和不良贷款率的双升,特别是在现阶段的大环境下,银行风险的不断增加可能会进一步演化成系统风险。
产能过剩的有效化解不仅有助于我国产业结构的顺利调整,进而优化社会的资源配置,而且还有利于降低经济系统性风险发生的概率,从而确保我国经济健康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如何化解产能过剩问题是我们面临的当务之急。
一、产能过剩的定义及评价标准
(一)产能过剩的定义
产能过剩是指实际生产能力超过了市场需求、超过了正常期望水平的状态,其中又可以划分为周期性产能过剩和非周期性产能过剩。周期性产能过剩是指随着经济的衰退,部分行业由于需求萎缩而表现出产能的相对增加,但是随着经济的复苏,由于需求量逐渐增加而造成产能的相对减少。非周期性产能过剩是指受经济周期以外其他因素影响的产能过剩,其中又可分为供给结构与需求结构不匹配时造成的结构性产能过剩和受体制及政策影响扭曲市场供求关系时的体制性产能过剩。
(二)产能过剩的评价标准
目前对产能过剩的评判尚未形成统一的标准,而国际上对产能过剩的刻画主要基于产能利用率,衡量的是实际产出与可能获得的最大产出的比值。理论上,产能利用率若低于100%则存在产能过剩,但是在实际生产中从投资到运营需要一定的周期,同时受企业对市场预期的影响而采取的行为也会导致产能的波动,因此产能利用率通常会低于100%。按照欧美等发达国家的标准,一般认为产能利用率的正常值在79%-83%之间,超过90%则认为有超设备能力发挥现象(美国仅在战时制造业产能利用率才会高于90%),若低于79%则说明可能存在产能过剩的现象。在对产能利用率进行测算时又可分为两类方法,一类为调查统计方法,另一类为宏观计量方法。
(1)调查统计方法
调查统计方法是在细分行业内选定样本企业,定时调查其生产能力,然后以样本企业在行业内所占的比重来推算出整个行业的产能利用率。此方法所得结果较为客观,能够真实衡量产能利用情况,但需要对大量的企业进行定期调查,人力、物力、财力消耗较高,一般多为政府部门所使用,如美联储公布的产能利用率测算基础大约70%来自美国普查局的工厂生产能力调查数据(SPC),25%来自美国地质调查局和能源部能源信息管理局等部门,5%左右的数据是通过生产峰值的动态测算得出。但有学者认为普查局的调查数据存在周期性偏差且在预测未来产能扩展和工业价格指数变化方面表现欠佳。
(2)宏观计量方法
峰值法。沃顿商学院在利用“沃顿指数(Wharton Index)”测算产能利用率时所采用的方法为峰值法。Klein等学者认为产能规模是一段时间内产出水平的峰值,因此可将此峰值作为潜在产能进行分析,从而得到产能利用率。然而在实际中存在弱高峰问题,即产量达到峰值时的生产能力为充分利用,因此会出现高估产能利用率的现象。
成本函数法。成本函数法将生产能力界定为使成本函数到达最小时的产量,将此产量当作潜在产出并与实际产出进行比较,从而得出产能利用率。其中又可分为长期规模报酬是否可变来确定最优产量,当长期规模报酬不变时,则短期成本函数的最低点为对应的最优产量;当长期规模报酬可变时,则短期成本函数与长期成本函数的切点为对应的最优产量。
利润函数法。相较于大批量生产标准化产品的企业而言,生产多种产品的企业不仅仅是基于成本最小化来调整其产量,而更多的是根据市场变化对产量进行调整,即根据利润最大化的原则来进行生产,从而确定其最优产量。然而随着对偶理论的兴起和实证方面的便捷,利润函数法逐渐被成本函数法所取代。
生产前沿面法。生产前沿面法利用相关的要素投入数据来估计生产前沿面,此生产前沿面即为潜在的最大产出水平,进而可以利用实际产出值与此潜在产出水平求得产能利用率。其中又可分为数据包络分析法(DEA)和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法(SFA),DEA方法假设条件相对较少,并不需要设定具体的函数形式,但是其没有考虑随机因素对测算结果的影响;SFA方法需要设定具体的函数形式,需要的限制条件相对较多,但是其考虑了随机因素对测算结果的影响,这两种方法并没有优劣之分,在实证研究中均有较多的应用。相较于成本函数法和利润函数法,生产前沿面法对潜在产出的测算更为直接且并没有考虑中间投入变量,因此所得结果偏差较小,此方法也被IMF、欧盟经济和金融事务机构等采用。
二、产能过剩的原因
(一)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导致的产能过剩
我国的经济增长更多的是倚仗需求侧,即通过消费、投资和出口这三驾马车来带动经济增长,这种经济增长方式确实在一定时期内缓解了我国经济波动的周期性,特别是全球金融危机后所实施的四万亿投资计划有效的减缓了当时我国经济下行的压力。但是以凯恩斯经济理论为主的增长方式是以调节经济总量为主,其往往忽视了经济结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而投资的高速增长表现出未来生产能力的快速增长,但我国消费率并没有相应快速的增长,此时国外需求的萎靡不振也不能很好的消化这部分产能,因此长期以投资为主导的经济增长方式必然会导致部分行业的产能过剩并出现结构失衡的现象。
(二)价格机制扭曲导致的产能过剩
价格机制扭曲主要体现在政府的不当干预行为所导致的市场资源错配。为了支持相关产业的发展,政府往往会给予相关行业一定的财政补贴以及优惠的税收政策,在企业进行融资时也会提供信贷方面的支持,同时为了吸引企业投资,地方政府还会进一步提供低廉的资源价格并默许高污染高耗能企业对环境的破坏。随着政府的不当干预及刺激政策的出台,企业的生产成本被人为的降低并出现过度进入和重复建设的现象,进而引发产能过剩。
(三)政绩考核体系不健全导致的产能过剩
为激发地方政府全速发展的内生动力并引入干部晋升的竞争机制,许多地方政府将GDP及其增长率当作政绩考核体系的核心,这就导致地方政府进行盲目投资,大力推动项目建设,特别是偏好引进重化工业项目,从而带来GDP和财政收入的高速增长,以显示地方政府的政绩。然而这种政绩考核体系一方面会使地方政府仅顾眼前利益而忽略了长远的利益,另一方面又进一步引致政府进行不当的干预,从而为以后的产能过剩埋下伏笔。
(四)市场退出机制障碍导致的产能过剩
产能过剩的行业会使利润逐渐下降并出现亏损,而当出现亏损时追逐利润最大化的企业会逐步退出市场,经过优胜劣汰的竞争,市场上的供需最终会达到新的均衡,因此完善的市场机制有助于对产能过剩的化解。但是在我国市场退出机制并不健全,一方面产能过剩企业的破产倒闭会造成地区产值和财政收入的大幅减少,同时还会增加地方的失业人数并有可能导致地方动荡,从而影响该地区的政绩,因此地方政府并没有动力来促使相关企业破产倒闭,有时甚至会阻止企业的退出,这就致使产能过剩的企业变成僵尸企业。另一方面,银行为了避免出现巨额的不良贷款,债权银行会继续向僵尸企业授信,从而进一步妨碍了产能过剩企业的退出。
(五)信息不对称导致的产能过剩
目前,我国对产能过剩的量化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并没有建立起完善的产业预警机制及相关的指标体系,因此缺乏对企业有效的信息引导和传导机制,由于相关信息的不完全,企业为了追求利润最大化而投资于市场上暂时盈利较高的部门,投资上容易出现潮涌现象,从而导致相关行业面临大量企业涌入、市场集中度相对低下以及产能过剩的情况。
三、产能过剩的化解对策
促进经济结构性改革。需求侧对我国经济增长的效果已逐渐减弱,同时造成低端产品供给过剩,高端产品供给不足,同时缺乏多样化、个性化消费的供给,从而导致供需错位情况的出现,因此需要促进经济结构性改革,由需求侧向供给侧转变,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加强对高新技术人才培养及投入力度,推进产学研一体化建设,加快科技成果向市场的转化,推动企业技术升级,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从而实现产品结构向高、新、尖方面提升。
完善市场经济机制。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是解决产能过剩的有效手段。这就需要转变政府的经济职能,减少政府对市场的不当干预,推动要素价格改革,建立生产要素价格市场形成机制,逐渐放开政府对资源性要素的价格管制,深化利率和汇率市场化改革,清理招商引资优惠政策,从而正确反映资本形成成本。同时需要进一步完善市场退出机制,依靠市场力量推动企业兼并重组,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
优化政绩考核体系。我国已经处于新的发展阶段,过去反映传统工业化发展理念的以偏重经济发展的政绩考核体系不能适应时代的需求,为此需进一步完善政绩考核体系,这就需要在现有指标体系中淡化地区生产总值及增长率的作用,重视文化教育、居民收入、社会保障、健康状况等与民生方面有关的考核,加大资源消耗、二氧化碳排放、环境污染、城市绿化率等与生态环境指标有关的权重,同时应加强技术进步、研发投入、科技成果等与科技创新指标有关的评价。
(四)建立产能过剩预警机制
降低企业信息不完全的程度可以引导企业对市场的预期,合理的做出投资和生产决策,从而减少投资不合理以及盲目扩张等现象的发生,这就需要政府提高产能利用率的数据收集和发布工作,强化信息的获取和披露,建立健全产能过剩指标体系,完善我国产能利用率的评价方法,科学合理的制定我国产能过剩的评价标准。

模具行业“十四五”发展纲要   100元/本     联系电话:010-88356463 更多
首页 | 协会概况 | 协会工作 | 联系我们
中国模具工业协会主办唯一官方网站
中国北京海淀区首体南路20号国兴家园四号楼505,506室  邮编: 100044
电话:010-88356463  传真:0086-10-88356461
电子邮件:cdmia@cdmia.com.cn
网站:http://www.cdmia.com.cn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40758号   京ICP备17039305号-1
版权所有中国模具工业协会,未经同意请勿转载